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部门动态

筑牢防汛 “安全堤” 优化营商 “软环境”

来源: 民乐县应急管理局 作者: 姚玉妹 日期: 2025-08-04 15:37

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工作与营商环境优化呈现深度耦合关系。通过构建“监测—预警—响应”的全链条机制,既能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硬实力”,又能优化政策服务的“软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监测预警智能化。依托“地面巡查+空中监测”双轨机制,民乐县大堵麻东干渠水管所运用无人机巡航排查堤岸裂缝等隐蔽隐患,2025年泄洪期间累计调整导流措施5次,确保洪水沿预设通道安全宣泄。这种人防+技防模式,既提升了防汛效率,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生产预期。

应急响应制度化。建立“预警叫应叫醒-回应”机制,将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确保企业在极端天气下“三停一休”等熔断措施精准落地。还通过12345热线高效处置诉求,为企业复工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开地即交工”的服务承诺。

农业防灾减灾升级。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编制农业防汛抗旱相关预案,要求加快农田沟渠修复和平原涝区治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民乐县通过实施大堵麻河防洪治理工程,加固堤防9.7公里、新建防洪护岸9.8公里,划分5个责任区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同步推进143眼抗旱机井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工业韧性提升。针对水电站等关键企业,民乐县水电站建立“设备巡检+应急演练”机制,在山洪灾害演练中,通过机电设备紧急维护与水位实时监测,确保电力供应稳定。这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模式,为工业园区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应急互助联盟,在汛期形成原材料储备共享、生产工序互补的协作机制,提升区域工业体系抗风险能力。

通过防汛与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推进,既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又为市场主体营造了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实现了“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